誰說“春季反攻”還沒有開始?如今俄烏雙方已經“打瘋了”,烏軍武器庫被“端”,而俄軍同樣損失慘重,甚至一度需要依靠“傘兵”精銳空降救場。一時間,雙方重現“絞肉機”戰場,而國際的目光卻投向中國,很顯然俄烏能否和談,斡旋的關鍵在中國這里。
(資料圖)
5月13日,俄軍憑借無人機,順利端掉了烏軍位于赫梅利尼茨基這里的“彈藥庫”,而這個巨型彈藥庫不僅存放著航空導彈,甚至連運過來不久的“愛國者”導彈,也被俄軍給一鍋“燴了”。這一下子,俄軍可不僅僅是戳在了烏軍的“肺管子”上,更是捅了“北約的馬蜂窩”,畢竟這里邊的武器大部分來自北約的援助。
為了給北約一個交代,烏軍也是豁出了性命,誓要“反擊報仇”。結果,俄軍還沒有高興多久,便迎來慘重的損失。
5月14日,僅僅一天的時間里,俄軍的1架米-8電子戰特種改進型直升機、1架米-8突擊直升機,以及蘇-34重型轟炸機和蘇-35S型戰機就這么被烏軍帶著“報復的心態”給打了下來。
除此之外,在巴赫穆特戰場上,烏軍直接調上戰力保存相對完整的第92機械化步兵旅,以及第3突擊旅,直接將俄軍4個旅“下了餃子”。72小時,烏軍硬是前推了5平方公里,逼近到巴赫穆特水庫附近。
同時,激烈的巷戰也就此打響。與不計損失,徹底“打瘋了”的烏軍相比,俄軍顯然有些不適應。
眼見局勢危急,俄軍也顧不上老兵的損失,直接將精銳“傘兵”投入巷戰,試圖粉碎烏軍的突襲企圖。雖然,最終阻擋住了烏軍的進攻,但同時俄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。
此時,國際社會將目光轉向中國,希望中國能夠推動、斡旋俄烏和談,從而盡早結束這場戰爭災難。那么,斡旋俄烏和談的國家,為何一定是中國呢?原因,主要有三方面。
首先,如果算上核武器,中國的軍事實力僅次于美、俄。若不算上核武器,中國的綜合軍事實力,甚至超越俄羅斯。所以,中國是“場外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。再加上中國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,使得中國的態度尤為重要。這使得中國的“意見”,以及對俄烏和談的態度尤為重要,所以中國充當斡旋角色再適合不過。
其次,俄烏沖突之所以無法重回談判桌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“不答應”,再加上俄羅斯也是“倔脾氣”,而縱觀全球能讓美國“忌憚”,同時又在俄羅斯面前說得上話的國家,也唯有中國。所以,中國成為了斡旋俄烏沖突的關鍵。
最后,中國有斡旋伊朗與沙特的經驗,同時中國愛好和平的信譽也擺在那里,這讓中國成為了既有能力,又有實力,同時也有信譽,能促使各方坐下來,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、斡旋和談最適合的國家。
綜合上述理由,國際社會眼見俄烏雙方打出了火氣,便將目光投向中國,期待中國再造斡旋俄烏和平停戰的奇跡。
標簽:
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,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請讀者自行甄別。如因文章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進行刪除處理,謝謝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