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能看到的智能化,其實都是比較膚淺的競爭力。
Model S進入中國市場開啟的智能、電動化時代,在智能板塊塑造方面,就是通過大屏來呈現新的技術,自動駕駛輔助、人機互聯,除了這些年中國產業的崛起,在豪華座艙、氛圍以及智能語音方面有新的拓展之外,其實本質上和當年的Model S沒有太大的區別。
以目前所謂科技感最強的理想L9為例。
【資料圖】
理想裝裱科技感的方式,就是用多塊大屏幕串聯起來的方式,呈現功能性配置、娛樂性配置,同時內置一些互聯APP,用網絡模塊的方式,將這些Pad大屏幕內嵌在中控臺上。
的確,改變了過去的座艙環境,看起來更加科技一些,但我不認為靠著這種方式打造而來的科技感是真實力。
一方面,國內的產業鏈非常齊全,打造這種多屏幕的科技感并不難,你會的別人也會,這就不是你的競爭力。
另一方面,科技感如果只靠大屏幕來裝裱,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,因為這種所謂的科技感無法真正意義上在全球層面樹立核心競爭力。
特斯拉的科技感向來不以大屏幕推動,截止到目前熱銷車型Model Y依然是一塊大屏幕,連液晶儀表盤都沒有,給屏幕數量做減法,科技感卻一直在做加法,這是特斯拉的發展方向。
什么叫真正的科技推動力?其實分為幕前和幕后。
比如說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特斯拉生產方式,兩個大型壓鑄機壓住白車身兩個部件,然后用1+1拼裝的方式組成白車身,這種設計理念和大型壓鑄機,就是一種科技推動之后的產物,你說這叫不叫科技感?
這種生產方式減少了重量,提升了安全性,最為關鍵的是節省了生產時間,大大強化了生產效率,降低成本,你一提降價就渾身顫抖,特斯拉一說降價渾身來勁。
再比如說,自動駕駛輔助這種科技感,需要依靠大量的數據來支撐,這種科技感的確可以通過采買零配件來裝備,但目前市場中真正意義上能做好自動駕駛輔助配置的車輛并不多,硬件上的王者,操作上的平民,這些問題都是切切實實存在的。
一直說的科技驅動發展,不是用屏幕驅動發展,屏幕裝裱出來的科技感大家都懂,但問題是這種所謂的科技感很容易被超越,因為屏幕具有壽命,3年、5年之后的流暢度、體驗感是否還能保持和機械硬件一樣不衰減的能力,很難去評價。
但真正驅動生產 、數據升級、軟件升級的技術不會落后,反而會帶給企業更深層次的競爭力和魅力,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感。
而想要這種科技感,是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,并且是專項資金投入,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企業獲得科技推動力。這種推動力才能創造出真正具備市場吸引力的科技型產品,讓智能不再依靠大屏幕,其實也是一種能力。
標簽:
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,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請讀者自行甄別。如因文章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進行刪除處理,謝謝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