頂端新聞記者 金艾琳 郭丁然 楊桂芳 郭爽爽 北京報道
5月20日,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京開幕。論壇上,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、研究員徐奇淵針對國家安全相關問題,發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(資料圖片)
以下是其演講節錄:
重視國家安全概念,可能與全球化經歷的階段有關
在冷戰時期,美國都沒有使用過國家安全的概念,為什么現在這么重視國家安全呢?可能跟我們全球化經歷的幾個階段有關系。
第一個階段的全球化,可以概括為只是跨境的消費,就是最終品的跨境流動,比如茶葉、瓷器這樣的一些產品。
到第二個階段,就是二戰以后,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后全球化的高歌猛進的這個時期,不僅僅是消費,更重要的是跨境生產、資本的流動。
到了本世紀初以來,就不僅僅是前面兩個形式的全球化,更重要的是跨境信息的流動、數據的流動,這三個階段的劃分是比較明確的。
為什么跟安全問題比較有關系呢?大家可以想象,在跨境消費或者跨境生產這個背景下,其實連接是比較容易把握的。比如說,像冷戰時期沒有網絡,蘇聯如果進口美國的一臺蘋果電腦,它考慮有沒有竊聽器,只要探測一下或者拆開來看一看,放心了就可以用。再比如說戰斗機的機身材料,是T300強度還是T800強度的,T800用于軍用,T300用于民用,非常簡單明了,它是物理形態,出口管制非常容易可以控制到,這個邊界非常清晰。
WTO自身改革沒有跟得上全球化的步伐
跨境消費,或者跨境生產的背景下,如果發生這種國與國之間的關稅沖突,比如說我的東西賣不到你那邊,WTO可以發揮作用。
跨境生產如果發生沖突,就比如市場準入、產業政策,國有企業,或者知識產權等等這些問題,WTO也可以發揮一部分作用,比如跟貿易相關的投資,包括知識產權這些協定也是有的。更多的包括國有企業,中美之間用經濟戰略對話,一度用這個軌道來獲得一些解決方案。
到跨境生產的階段,WTO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它的一些缺口需要修補。在WTO自身改革還沒有跟得上的情況下,全球化又往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,就是進入到了數字信息和數據的跨境全球流動,這時候WTO還沒有補完前面第二個階段的課。
所以,在這樣的背景下,國與國之間信任的程度又在減少。這時候各個國家都在提軍民兩用融合,包括在這個背景下,國家安全邊界不那么清晰,比如,流出去一百萬條信息是安全的,還是一萬條信息是安全的,有可能有一條關鍵信息流出去也是不安全的。所以,安全邊界變得很不清楚。那么,這個時候安全的概念泛化,這種焦慮有它一定的合理性。
那國與國之間比如說在政治上是不互信的,但是在技術上能不能尋找到一些空間。舉個例子,當然這個例子可能也不一定是好的解決方案。比如找一個中間我們都信任的第三方,把數據存儲在這個國家或者這個企業,實際上像TikTok也這么做,但是也還是面臨很多問題,終歸我們可以找一些辦法把其中理性的、合理的一部分給分解出來,然后去尋找它的解決方案,這是我的一個回應。
標簽:
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,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請讀者自行甄別。如因文章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進行刪除處理,謝謝合作!